美国航企纷纷停航中美航线,价格上涨!这是怎么回事?

2018/9/6 8:47:55

今年陆陆续续有北京-芝加哥、北京-檀香山、上海-关岛、上海-圣何塞、上海-芝加哥以及香港-西雅图等共计六条航线在10月底之前都将停止运营。


从停航涉及到的航空公司来看,除了上海-圣何塞航线是国航之外,其余均为美方航空公司执飞的航线,包括了美国最大的3家航空公司美航、美联航以及达美航空。


过去两、三年间,一些外国航空做出了停飞中国航线的决定,比如美联航退出杭州和西安市场,汉莎航空停飞沈阳-法兰克福航线,英国航空退出成都市场等,但这些航线的始发地都是二线城市,停飞或多或少跟政府补贴减少或者是到期有关。但此次美国航企接连取消北京、上海一线城市航线有些令人意外!


美国时间8月21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航空在当地时间周二表示,由于燃油价格上涨,计划削减芝加哥-上海、费城-慕尼黑、洛杉矶-多伦多等11条国际航线,这些航线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早些时候取消。其中,芝加哥-上海的直航服务将于今年10月结束。


巧合的是,美国夏威夷航空也于当地时间8月21日宣布,已决定在中国10月国庆黄金周假期后,暂停每周三次檀香山直飞北京的航班。作为美航优化航线网络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除了取消这两条中国航线之外,也削减了其东京至芝加哥航线上的运力,从每日1班变成每周3班。


而美联航总裁斯科特 科比就曾表示其北京和上海航线经过几年的疲软之后,现在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每座位英里收入仍然低于两三年前的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从中国二线城市始发的中美航线,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在维持。


从中国的航空公司角度考虑,有时候开通国际航线,会有一定年限的“市场培育期”,主要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而不在乎一时是否盈利。但对于美国的航企来说,开通航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赚钱。如果不赚钱,那么从商业运营角度考虑,就必须停止运营。为此,美联航作为中美航线上最大的美国承运人,去年停航杭州-旧金山航线和今年停航杭州-旧金山这两条航线。该公司对此解释的原因是客流增长没有达到公司预期。


随着新一代飞机波音787和空客A350的陆续交付,越来越多的中美航企在中国的二线城市开通更多的中美航线,例如美联航开通的西安-旧金山和杭州-旧金山,厦航开通的福州-纽约和厦门-洛杉矶,海航开通的成都-纽约和重庆-纽约,长沙-洛杉矶,川航开通的济南-洛杉矶等航线。这不仅加剧了中美航空市场的运力过剩问题,而且也进一步分流了从北京和上海始发的中美航线的客源,对北京和上海航线造成一定的运营压力。


这个和最近的中美贸易战有关系么?


或许有那么一点,但从去年美联航停飞的杭州-旧金山定期航线和西安-旧金山季节性航线开始,或许那个时候的中美航线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了!2017年中美航线上共有16个美国机场和21个中国机场参与运营。在中美航线竞争中,美方航空公司较中国航空公司存在明显劣势。中美航线竞争激烈,部分航线盈利能力不佳,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成为压垮中美航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对于已经高度成熟的美国商业航空业以及数十年经营早已经形成一整套体系和模式的美国航企而言,开通或者停止一条洲际航线显然都并非“拍脑袋”决策,因此这一连串行为背后涉及到的因素也较为复杂,显然并不能够简单以“贸易战阴影”或是竞争激烈这样的因素来考量。


和航空公司的枢纽战略调整相关?

停航背后除了利润上不来,还可能包括枢纽战略的调整、总体收益考量等诸多因素,最典型的例子是美航,选择将其两条在中国运营最久的航线取消,除了市场因素之外,还有其自身整体战略变化的原因。


芝加哥虽然是北美最为重要的枢纽之一,但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其吸引力和重要程度要显著落后于美国东西海岸的其他几个目的地,比如洛杉矶、纽约和旧金山。更何况在北京-芝加哥航线上还面临美联航和海航的竞争,上海航线上也有东航加入战局。


美航在被全美航空并购之后在美国本土一度同时运营着八个规模较大的枢纽,随着逐渐对内部业务的梳理和根据市场变化的调整,美航也开始对这些枢纽的分工和定位重新有所侧重。芝加哥的跨太平洋航线在面临美联航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将运力重点投向核心枢纽达拉斯和太平洋门户洛杉矶就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实际上除了取消中国两条航线之外,芝加哥飞往东京的航线也大幅减少了班次。

停航背后的原因大体和航油价格飙升、供求失衡、竞争过于激烈、利润下滑、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相关,对于我们实力庄家而言,该收美国货的还是收,货不怕少!